滨江东路白鹤峰的苏东坡祠,不是古迹,是2012年才新建的,但我却找到了感觉,因为近千年前,苏轼寓居惠州两年另八个月,家就安在这里,是有文献依据的东坡故居遗址。中科院院士施一公教授曾说,信息永存。也就是说,苏轼在这里的谈笑风生,作为信息的声波,不会在天地间消失,只是我们人类凭借感官以及科学家发明的仪器感知不到这些信息而已。但我在东坡祠中徘徊低吟东坡诗词,冥冥之中,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气场——东坡气场。 苏轼现在是个热门话题,从大众传媒到学术讲坛,都在“东坡热”,妇孺皆知,苏东坡是古代大文豪: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等。但我想说,苏轼自己的人生定位,绝不是现在所谓诗人或文人,甚至不是文学家乃至什么文豪。 苏轼不是今天所谓文人或文学家,他是朝廷命官,古人叫“士大夫”,士就是知识分子,大夫就是官员,现代所谓“知识型官员”。古代的知识型官员如苏轼,有抱负,有情怀,敢给皇帝上“万言书”,反对皇帝发动的改革——神宗“熙宁变法”,宰相 …